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

從街頭出發的雜誌

在四月份的首日,The Big Issue的台灣版,這本源自於英國倫敦的雜誌於台北街頭亮相,不同於其它平面雜誌的是,這本雜誌選擇了具有公益性質的銷售通路,也就是銷售的工作交由街友來進行,雜誌社先免費提供首次販售雜誌的街友10本雜誌,街友販售後的所得再拿來向雜誌社進貨,街友每本雜誌進貨的成本為販賣價格的一半,也就是街友每賣出一本雜誌,就可獲得一半的利潤.

當然,街友們也須事先接受職前訓練.

在英國,The Big Issue已經出版了約十八個年頭,後來陸續於其它如日本等等九個國家發行,即便刊物版本不同,但相同的是,他們都透過街友來販售!

在一個網路媒體過度發達且垃圾訊息充斥的今日,紙本刊物的發行銷售更加困難,然而對於這樣一份透過銷售通路來協助街友的雜誌,在利益至上的當今社會裡是更加的難能可貴!

這本雜誌在台北的數個捷運站出口由街友販售,內容涵蓋了國外的多元資訊,以及當代的某些議題(如創刊號的文化遺產保存議題,環境議題),當然也不乏有部分的流行訊息.

創刊號的主題是--愚人世代

在匆忙出入捷運站的同時,不妨稍微的駐足,或買本雜誌來閱讀.


       The Big Issue(引用自The Big Issue官網)


        創刊號的封面

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

寧靜VS喧囂

歐洲及東洋的建築師作品這一陣子紛紛在台展出
一位來自英國
一位來自日本
眾生喧嘩的空間與空無一人的空間在各自的場域裡解釋"真實"........

又或許真是如此巧合
Richard Rogers是2007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
而今年(2010)的普立茲克建築獎今晨剛公佈
如果消息沒錯,就是給了妹島和世的SANAA
她是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二位女性建築師!



(Richard Rogers作品  展覽地點:北美館 2010-03)


(妹島和世作品  展覽地點:士林紙廠 2010-03)

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

2008年的海

那麼,我們又將在哪一年的陸地上岸?



(布袋 2008)


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
散落一地的記憶......

回頭想想昱瑞也來過我研究所時的工作室不下數次,用底片拍了不少照片,而那些製作中的作品總是以疲軟(或疲憊)的狀態示人,而如今,那些作品卻也癱軟進了記憶裡.

感謝昱瑞致贈的KONICA雙眼相機,並再次恭喜他獲得高雄美術獎,對於不斷執著於攝影,長期蹲點於拍攝題材的場域內,幾乎將整個生命投入進拍攝對象裡的他來說,這個獎確實是個莫大的鼓勵!

紀實攝影萬歲!!



(一個結束 2009年7月 昱瑞拍攝)

失焦的記憶

自從喜好使用底片進行攝影開始,說來慚愧,或許是功力淺薄,又或者是飲食缺乏手部無力,總之仍不乏有大小程度不一的失焦畫面,這也總是發生於朋友身上......


(捷運圓山站 2010)

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

方格子內的烏山頭

"每個人都曾經在這裡飽嚐焦慮,在這個有限的創作場域裡不斷追逐著困惑......"

在南藝數年的光景裡,總不斷和自己過於敏感的神經做困獸之鬥,製作作品的同時,卻也像是不斷對自己進行一種生命的懷疑及自我拆解,然後又徬徨的將他們拼湊了回去,一旦拼不回原來的樣子時,我總以為,是否作品已經完成了!



(圖資工作室 2009)

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

塑膠盒VS紙盒

先前製作的名片寄達,驚訝於印刷廠竟然是用紙盒盛裝名片,與經驗中名片總是裝於塑膠盒內不同,和名片擺在一起十足恰當!

重拾八零年代的生命風景

"當這個時代不斷的前進,我們寧願選擇停滯"


原本想找尋張照堂老師在台灣出過的攝影書,在不斷的屢遇"絕版"這個令人氣餒的回答下,卻也意外找著"台灣攝影家群象"這套攝影書系列中兩位攝影師的作品.

劉振祥,其實也是從"停車"這部電影的攝影書中得知這位攝影家,之後又看了最近他出版關於雲門的影像,再回頭看了他在八零年代的作品,無論在街頭還是劇院舞台,不都是人生的舞蹈.

而侯聰慧那本,幾年前在高雄楠梓的朋友家裡翻過,裡頭的影像至今仍然深刻!

整個屬於八零年代的煙硝味幾乎是散盡了,反覆看著這些影像,我們也只能在腦海裡繼續遙想......

台灣攝影家群象系列-劉振祥,侯聰慧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等待

在無窮盡等待的時刻,我們幾乎望穿了歲月!




等待-01